每日诵读 | 王维集 第92期_裴迪_唐诗_新昌

凯时官网app下载
你的位置:凯时官网app下载 > 新闻动态 > 每日诵读 | 王维集 第92期_裴迪_唐诗_新昌
每日诵读 | 王维集 第92期_裴迪_唐诗_新昌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46    点击次数:67

童心诵古韵,经典焕新生

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每日诵读栏目,今天由“小小领读员”郑可佳为大家带来百部经典中的《王维集》。

展开剩余84%

王 维

王维,字摩诘,名与字都取自深通大乘佛法的居士维摩诘之名。他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,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艺术大师,因此唐代宗称他为“天下文宗”。

王维今存诗374首,文70篇,按题材划分,主要有以下四类:一为歌咏从军、边塞和侠士的诗篇;“二为抨击社会的不合理现象、抒发内心的不平以及言志抒怀之作;三为表现友情、亲情、闺思、宫怨、爱情等的诗歌;四为山水诗(包括山水行旅诗与山水田园诗)。

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[1]

桃源一向绝风尘[2],柳市南头访隐沦[3]。

到门不敢题凡鸟[4],看竹何须问主人[5]?

城外青山如屋里[6],东家流水入西邻。

闭户著书多岁月[7],种松皆作老龙鳞[8]。

注释

[1]裴迪:王维挚友,关中(今陕西)人,行十。《唐诗纪事》卷一六:“迪初与王维、(崔)兴宗俱居终南。”其时间约在开元末、天宝初。后王维得辋川别业,迪常从游,共泛舟往来,赋诗相酬。安史之乱后曾人蜀为官,参见杜甫《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》《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见寄》诗及仇兆鳌注。又,李颀《圣善阁送裴迪入京》曰:“旧托含香署,云霄何足难。”含香署即郎署,据此,知迪尝官尚书郎,然具体时间不详。根据裴迪的生平事迹,本诗当作于安史之乱前,具体时间不详。新昌里:长安里坊名,在城东延兴门旁,见《长安志》卷九。逸人:隐逸之士。此诗裴迪有同咏,题作《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》(《全唐诗》卷一二九)。按,王维自上元元年(760)夏至卒前官尚书右丞(参见拙作《王维年谱》),是时裴迪正在蜀中为官,不得在长安与维共访吕逸人,诗题中之“王右丞”当系后人所改,王集宋蜀本、麻沙本本诗后附载裴迪同咏,题皆作“同前”,可证。

[2]桃源:见《桃源行》注[1]。此借指吕逸人的隐居处。绝风尘:谓与纷扰的尘世隔绝。“一向”,顾本、凌本作“四面”,《唐诗品汇》卷八三作“面面”。“绝”,《唐诗鼓吹》卷二作“少”。

[3]柳市:汉长安市名,在汉长安故城西渭水北,参见《汉书·游侠传》及颜师古注、《三辅黄图》毕沅校本卷六。此处疑借指唐长安东市。东市在兴庆宫南,新昌里在东市东南,故云“柳市南头”。隐沦:指隐士。

[4]到门不敢题凡鸟: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嵇康与吕安善,每一相思,千里命驾。安后来,值康不在,喜(康兄)出户延之,不入,题门上作凤字而去,喜不觉,犹以为欣。”按,题一凤字,意在讽刺嵇喜,说他不过是“凡鸟”(合书为“鳳”字)而已。此处用这一故实,表示自己访逸人不遇,并赞其家中无俗人。

[5]看竹何须问主人: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,欲观之,便出坐舆造竹下,讽啸良久。主人洒扫请坐,徽之不顾。将出,主人乃闭门,徽之便以此赏之,尽欢而去。”此句变用其事,意谓主人不在,尽可自己观赏景物。

[6]城外青山如屋里:意谓城外的青山似乎要往屋里来。新昌里在长安城尽东之处,其南街东出延兴门,即是城外,故云。如,往。“外”,《全唐诗》作“上”。

[7]“著”,《文苑英华》卷二三二作“看”。

[8]老龙鳞:谓松树已老,其表皮斑驳犹如龙鳞。“作老”,《文苑英华》、《唐诗纪事》卷一六、《全唐诗》作“老作”。

点评

这首七律写过访隐士而不遇,在表现上很有特点。首联直入题旨,写与裴迪至新昌里访吕逸人,然将上下句倒置,以收起句奇突之效(下句“柳市南头”方交代出访“新昌里”)。三句说访而未遇,四句说虽未遇也不遗憾,尽可自己观赏佳景,不必去问主人在家与否,正与首句的描写相呼应。这二句皆用事,但极贴切。诗的后四句转入对逸人隐居处景物的描写。其中“五,仰眺其墙外;六,俯玩其阶下”(《金圣叹评唐诗全编》卷一)。五句有“群山入户登”(王维《韦给事山居》)之奇,宋王安石的名句“两山排闼送青来”(《书湖阴先生壁》),或许是受这句诗的启发而写出来的。明陆时雍说:“五、六全入画意,正是于不遇时徘徊瞻顾景象。”(《唐诗镜》卷一○)所言是。又,五、六句兼用当句对,也有特色。七句写窥其窗中屋内,发现了逸人著书多年的形迹;末句写观其手植松树之老,见出了逸人的隐居时间之长与隐居志向之坚。以上这四句诗,都通过写逸人居所的环境与景物,来表现他的高风逸韵,并流露出诗人对他的倾慕向往之情。全诗平中见奇,似不经意而警策入妙,明顾璘评曰:“信手拈来,头头是道,不可因其真率,略其雅逸也。”(《唐诗正音》卷四)所评是。

内容来源

本篇中出现的原文、注释、意思、点评内容均选自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:王维集》。

欢迎小朋友们前往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二层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专题图书展示区阅览该书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上一篇:公募基金一季度加仓机器人概念股
下一篇:龙旗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,2024年净利下滑

Powered by 凯时官网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